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队伍建设
城市里来的映山红——记一名在基层挂职锻炼的青年法官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5-15 17:48:46 打印 字号: | |
“你用双脚丈量过多少土地,双手就会收获多少民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80后”的法官之口,而当法官、土地、基层这几个词放在一起时,我首先联想到的是马锡五那样长者的形象,而不是眼前这位开朗、阳光、带着自信的微笑望向大山远处的年轻人。我随着他的视线看去,燕子河镇的青山烟雾笼罩,层峦叠嶂,显得威严而又亲切,似乎也要把马晋超,这位年轻法官的故事向我缓缓道来。

“基层下面还有基层?”

2011年底,怀揣着研究生毕业证书的马晋超来到了安徽省金寨县法院————这样的故事每年都这样上演着:经历了毕业的留恋、择业的困惑的年轻人们,最终在压力与迷茫之中开始了自己的社会生活,马晋超也不外如是,习惯了大城市的家庭生活与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却对即将面临的社会生活一无所知。然而他又是特别的:毕业之后已通过了层层筛选脱颖而出地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基层法院公务员,在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之中,他有着足够骄傲的资本来面对自己将来的生活。不过,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后他才发现,业务能力、实践工作、人际交往,这些新鲜又陌生的知识,都是在书本上不曾学到的,而自己只能慢慢地去探索与学习。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半时间机关工作的马晋超,还没有完全熟悉法院的工作环境与审判业务,却迎来了人生的另一转折。为了对基层地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切实保障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为了锻炼年轻干警的综合素质、加强审判人员后备力量的培养,金寨县人民法院党委会经研究决定,选派马晋超到燕子河镇担任副镇长,负责燕子河地区的相关工作。

接到通知后的马晋超一下发懵了,对他而言,燕子河镇的风土人情就是空白一片,只知道大峡谷的青山绿水,将军寨的人杰地灵;对于政府工作则是一无所知。“本以为县法院已经是基层单位了,基层下面还有基层?那又会是什么样子?”这个想法就像大别山区的迷雾一样笼罩在了马晋超的心头。不过,他很快就接受了组织的决定,凭着不服输的性格,他相信自己仍然能干出一番成绩。

“书生束手,夕惕若厉!”

接到通知后的第二天,马晋超就跟随着燕子河镇党委书记奔赴自己新的岗位,尽管在出发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实还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山路的不断盘旋和颠簸,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止,而相比于身体上的痛苦,随着蜿蜒山路展示出的乡镇状况更让他心理上感受到了忐忑与疑虑,交通问题、食宿问题、远离家人朋友、生活清苦,这些问题就像眼前的大山一样摆在马晋超面前。

“我当时还有一个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燕子河镇地方偏僻、民风纯朴,和县城区别很大,真不知道自己仅凭书本上的知识与机关工作经验如何在这里立足。”现在的马晋超在讲述这些时依然带着一丝愁容,似乎回忆起过往的不易与艰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范仲淹的名言,深刻的诠释出此时这个年轻法官的内心。“在法庭上接触的老百姓,和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截然不同,”他说:“在庙堂之高不知道江湖之远,俯下身子来基层看看,反差真的相当大。现在在基层之远,时刻想着怎样把最先进的政策和法律观念传递下来,以后回到公堂之上,也要记住如何把老百姓的思维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开展审判工作。”

诚然,正如马晋超当初所看到的一样,乡镇工作与县区机关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燕子河镇地处山区气候多变,夏天热得像火炉,冬天则开门就见冰凌,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裹得粽子一般都觉得冷风刺骨。农村的生活无论人文还是环境仿佛都离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很远。而燕子河镇的乡亲们对这个县里来的年轻人似乎也不“感冒”,很多老百姓听说他是来自法院的研究生也不屑一顾————“公务员有嘛用还不如我家孩子在工地上赚得多”。

他回忆起有一次与单位同志下村调解一起修猪圈占地的矛盾,在苦口婆心的耐心和老百姓解释了诸多相邻关系地役权的法规之后,老百姓就丢下一句“城里人别管我们农村的事”,正在马晋超沮丧不已的时候,一起参与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插话道“你是不是玉字辈的?你家叔叔也得听我的,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事你让着点,就这么定了!”然后在马晋超瞠目结舌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了协议。说到这里,马晋超翻开了自己的工作日记,在第一页上仅仅写了这样几个字:书生束手,夕惕若厉。这力透纸背的八个大字对于刚刚来到此地面对重重困难的年轻人来说,是对环境的写实,更是对自我的鞭策。

“敲下法槌与陪群众唠嗑,是完全不同的学问”

在基层面对老百姓解决问题,和在法庭上敲法槌的一锤定音有着天壤之别,学会如何用老百姓的语言去解决老百姓的事,是到基层的第一堂课。在该镇一家庭三个女儿因老人赡养问题互相推诿,把病重的父亲遗弃在镇卫生院一案中,67岁老人张某的三个女儿均已成家,姊妹三人协议小女儿一家负责老父亲养老,但张某年岁渐长,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儿一家照顾瘫痪在床的张某一年多后,逐渐产生不平衡感,于是将老人张某送到镇卫生院,交了少数押金后便撒手不管。张某在医院期间没人照顾,病情恶化,马晋超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家族长辈从白天开始一直做女儿们的思想工作,僵持到夜里十二点还不答应不松口,在伦理和道德说到最后的红线的时候,只有把法律的底线亮出来,让派出所的同志过来做笔录,才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牢狱之灾的可怕,果然没过多久他们就达成协议,每人养半年。那天的案件是极其罕见让双方都再无异议。通过这事让他深知只有走进群众中,用老百姓的话转化艰涩难懂的法律术语,用老百姓的方式办老百姓的事,这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就是最真实的基层。

天地广阔,知识无处不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基层的知识写在政府的各项红头文件中,也听在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的言辞中,更埋在农村每一寸土地下面。政府的文书和法院的判决书截然不同,也是给今后的审判工作一点提示,就是如何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文字和处事方式来阐述深刻的法律知识。”从那以后,马晋超从书记、镇长身上学工作的大局意识,从老干部身上学习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从村干部身上学对待群众的坚持原则与灵活应变相结合,甚至从老农身上学怎么生炉子,怎么砍树劈柴。就这样,马晋超从一个城里长大,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不识玉米高粱,不辨韭菜小麦,看到菜蛇蚂蟥都新鲜的书生,转变成了采过茶,拉过猪,牵过牛,听得懂乡音俚语,聊得来家长里短的大山之子,村民也开始慢慢地开始接受这个有知识文化又热情亲切的法院来的年轻人。

“开展普法,送法下乡”

在逐渐熟悉了基层的工作环境之后,马晋超就像在大海中找到了航线的轮船,尽管风雨兼程,也是勇往直前。他积极参与到建设乡镇的各项工作中来,留守老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他就多次往返帮助办理社保;整治拆迁工作遇到钉子户,他就入户进门开展思想工作;部分村民生活十分困难,他就积极联系多方进行帮扶。为了“接地气”,他开始经常下村调研,走到老百姓家中,与他们话家常、聊收入、谋发展,真正地去了解群众,了解最底层老百姓生活困难。

在这些走访之中,马晋超也迅速确定了自己工作的重点:开展普法,送法下乡。“其实很多山区贫困的老百姓别说去法院打官司,甚至连大山都很难出去一次,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对待复杂的纠纷不是积极去找寻法律依据,而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他如实说。因此,如何重点针对农村现在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特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问题,成了马晋超着手准备的一项大事,他围绕该镇实际,打造由法官、检察官带队,当地政府多部门配合的普法巡回课堂。针对该镇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交通偏远不便,以及年末学生放假、外出打工人员返乡等情况,加强对护林防火、交通安全、预防邪教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受过法制思想熏陶过的孩子将理念传播给家长,促进整个集镇平安稳定。他深知在乡镇的群众有信访与信法的矛盾思想,因此在县城联系了专门的律师事务所,在乡镇联系辖区法官,并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告知给纠纷当事人,把矛盾解决的选择权交到当事人手中,让当事人去了解并选择诉讼调解或信访的渠道来解决问题,让老百姓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法律知识回家。让燕子河镇的矛盾可以被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使得整个乡镇能呈现安定、和谐的景象。

“人生不尽相同,但总会各自精彩”

就这样,在繁杂的工作中,马晋超迎来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第四年,现在提到马晋超这个名字,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当地群众都颇有印象,这种印象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能力的褒奖,也是对他品行性格的总结。在大家眼里看来,挂职期间他不仅使乡镇的综合治理、维稳信访等工作有了极大的改观,他个人也完成了从“娇生惯养的天之骄子”到“独当一面的基层法官”的蜕变。初开来到基层之时,他考虑的是如何锻炼自我,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写在日记上来激励自己;挂职以后,他考虑的则是如何服务百姓,座右铭也改为了“宁静淡泊、勇于奉献”。马晋超说:“如果说到转变,最大的转变就是我思想的转变。我是按照组织的指示、背负着一定的任务过来的,但到了这里以后,在多次下乡走访群众中,我才了解到群众还需要些什么。大山的百姓们用他们的勤劳与朴实感动了我、教育了我,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从各个方面去服务他们。”

正如他所言,挂职期间,在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之时,他是不偏不倚的“公平称”;在扶贫扶弱关心群众之时,他是无私奉献的“孺子牛”。无论在法院、政府还是在田间地头,都留下过他燃烧青春、踏实奋进的印记,他就像满山遍野的映山红一样,努力绽放生命,开遍了大山的每个角落。“人生不尽相同,但总会各自精彩”,这就是一名“80后”法官面对人生转折交出的最完美的答卷。(郝诗亮 陈文培)

责任编辑:金寨县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

地址:

电话: